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机械系 > 正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3-27 】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获得现代机械工程师基本训练,能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推广应用、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外,主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器人机构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等。

本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是学校首批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专业之一。1979年设立冶金机械专业,2005年北京市品牌专业,2008年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3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专业。本专业专职教师51人,61%高级职称,82%具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年龄梯队、职称结构合理,副高以上教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拥有双聘院士1名,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北京市属院校创新人才2名、北京市高校长城学者2名、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名。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方向、机电一体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科研平台

以李强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辊弯成型技术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项目,该团队研究成果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以何广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机器人技术团队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得到国内同行的赞誉。有变截面辊弯成型等3个省部级技术中心、机器人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本专业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采用讨论式、探索式、项目驱动式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力提高学习效率。

实训资源

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北方工大-三菱实验室、北方工大-西门子实验室等校内资源。有精雕科技、北京一机床、SMC、北汽福田、现代汽车、华德液压、中国一拖、中信重工等12个校外基地。

精彩纷呈的开放实验室

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培养计划中的重点。我们本专业拥有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北京市级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每位学生从一年级即可进入各个开放实验室,还有机会参与大学生创业与科研计划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微型数控机床开放实验室、3D打印开放实验室、机构创新开放实验室、数控机床开放式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开放实验室、机器人开放实验室、MEMS开放实验室……相信必有一些实验室能够激发你的兴趣和灵感!

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及3D打印开放实验室及学生作品

机器人开放实验室学生作品

丰富多彩的专业赛事

本专业的学生均有机会参加校级、省部级以及国家级的多项专业赛事,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学生亲手设计和制作的大学生方程式赛车

1522219256(1)

学生设计设计制作的钱币分类包装计数一体机获得2016年全国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

华北五省、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成果丰硕

丰富的对外交流机会

本专业入选北京市“双培计划”专业,部分学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取3+1方式(北航3年,我校1年)共同培养。

本专业入选北京市“外培计划”专业,部分学生与美国、意大利的密西西比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两所大学采取1+2+1的培养模式(国外两年)。

此外,本专业与北科大、布鲁内尔、安集延、密西西比、加州理工河滨分校建立交换生、外培等培养机制,多层次合作,与美、德、法等国院校开展夏令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我们还将不断拓宽学生的海外境外学习渠道。

获得标志性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3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出版教材20余本,国家规划教材2本、北京市精品教材2本,翻译原版教材2本;市级精品课2门。

就业与升学

在我国各种专业就业情况排名中,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屡屡名列前茅,近年就业率均超过96.8%,单位满意度结果优秀,考研录取率30%,留学率10%,学生100%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和竞赛活动,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600余项。就业单位主要为国企、科研院所、机关、三资企业等,就业行业主要为航空航天业、制造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等。

近三年,30余人进入北大、浙大、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985高校深造;20余人进入布伦瑞克、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高校留学;多名等进入航天科工、中国航发、中芯国际、北汽集团、北建工集团等企业的技术岗位。此外,还有毕业生参与完成国家重大专项、获教育部博士学术奖等。